[Home]


For Potential Students


    • 2014年起教育部研究生招生政策、过程等均有大变化,因此本研究组的招生过程也相应作出调整,本网页原内容已不完全适用,仅供参考
    • 教育部“学业奖学金”对直博生和一般硕士生的待遇有显著区别,且两者所占用的招生名额类型不同,因此现在要求申请人明确申请类型;
    • 仍然建议至少提前1-1.5年提出申请,具体请关注这个网页
    • 关于本研究组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可参考 这里
    • 对 “人工智能” 方面的研究容易有一些误解,可参考 这里 。

     

 

如果您有兴趣到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攻读学位,并且愿意选择我作为您攻读学位期间的导师,与我一起从事研究工作,那么请耐心阅读以下注意事项:

  1. 在和我联系之前,请先认真考虑:
    1. 您是否对我目前的研究方向(可以参考我最近的论文, 以及 我的研究组主页)感兴趣?究工作可能是充满挫折的,如果没有高度的兴趣,可能会很痛苦。
    2. 您是否有较大的经济负担?一边要为生计发愁,一边要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对常人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您有较大的经济负担,进入我的研究组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2. 如果您准备申请硕博连读,则相对只申请硕士生而言,我可能要对您进行更深入一些的考查。一般来说,我建议您先申请硕士生,如果您在和我一起从事一段时间(一到两年)的研究工作后,仍然希望由我作为您攻读博士学位的导师,那么您可以再提交博士生的申请。在我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通常意味着您希望以学术作为职业生涯,我建议您在对学术生涯以及和我一起从事研究工作的情况有一定了解之后,再做这样重大的决定。
  3. 在我选择未来的硕士生时,优秀的本科成绩(特别是数学类课程的成绩)会有较好的影响。一般来说,您最好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较好的编程能力(MATLAB、JAVA、C/C++)、较好的英文水平(能够不太困难地阅读专业文献);此外,您最好乐观开朗、积极主动,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思维清晰、逻辑性强,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但上述要求并不是绝对的,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您有很好的研究潜质(遗憾的是,我很难对此给出具体的描述)。
  4. 在我选择未来的博士生时,研究背景和可塑性将有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您最好已经参与过比较前沿的研究工作、对某个研究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具有良好的发表记录、能够较流畅地撰写英文论文、能够较自如地做研究报告,并且对在我指导下可能从事的研究工作有较清楚的认识。
  5. 建议您提前一年与我联系。例如,如果您打算在2016年秋季入学,那么您大概应该在2015年5月-6月(具体时间请见这里;具体申请流程请见 这里)申请:
    1. 首先,您需要通过Email发送:1) 简历,2) 研究动机说明。请在简历中清楚地写明您的个人情况、学习经历(申请硕士生需提供扫描的本科成绩单)、工作经历、科研经历、发表论文情况以及您认为有助于增进我对您的了解的其他情况;在研究动机说明中,请用一页A4纸的篇幅描述您的研究动机。(请注意:您传送的最好是中文版PDF文件)
    2. 如果您提供的材料使我产生了兴趣,我将会通过Email和您确定一个面谈时间(所有最终被接纳的学生都需要经历面谈)。如果您在外地,也许可以在我参加学术会议时安排面谈。建议您最好是以平常状态进行面谈,不需刻意地为面谈做准备。面谈之后您被我的研究组接受并不意味着成功,反之也不是失败,这只是我们在根据以往的经验帮助您判断,您是否适合我的研究组以及我的研究组是否适合您。如果走上合适的轨道,您的才能更可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如果勉强地走上不合适的轨道,对您的未来可能利少弊多。
    3. 请注意,即使在面谈后我表示乐意接纳您,您仍然需要通过正常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获得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博士生/硕士生入学资格(或获得保送资格)
    4. 最近几年有若干位通过面谈的学生没有成功获得入学资格(例如考研不成功),这种情况出现时,我的研究组有可能会在第2年的3月-4月另外招募学生。如果您错过了上年5月-6月提交申请的时间,那么可以在此时提交申请,申请流程和上述相同。
  6. 如果您认识我的亲友或同事,建议您不要通过他们与我联系,那样反倒会对您造成不好的影响。最好的方式是直接与我本人联系。
  7. 您与我联系的最佳方式是Email,通常我会在2、3天内回复(出差时可能会耽搁一些时间)。另外,我不希望您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直接闯入我的办公室,因为这将使我难以进行研究工作。


 [Home]